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造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要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努力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要调动好高校和企业两个积极性,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2013年5月,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作为首批试点,学校与西华大学、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开展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工作(以下简称试点工作)。9年来,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地方经济优势产业,通过大师引领、内外结合、校校企协同,初步探索出一条培养装备制造业现场工程师的有效路径。
一、顶层设计,守正创新,引领四川职教实质突破
试点工作由省内本科高校、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和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开展,经申报立项程序后列为省级教育体制改革项目。试点专业招生由省教育厅单列计划,单设招生代码,在普通本科第二批次录取。参与试点各方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明确合作办学内容、人才培养模式和规模、合作工作机制、各方权利义务、培养经费分担等。学校首批试点专业为机械电子工程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采用“1+3”培养模式,即第1年在西华大学学习、后3年在学校学习;从2014级开始,为方便学生管理,采用“4+0”培养模式,学生4年都在学校学习。2020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新增机械工程、智能制造工程两个试点专业,试点专业扩大为4个,目前在校学生272人,已毕业419人,平均就业率90.2%,主要就业方向为航空航天、国防军工、高端装备企业的现场技术工程师;约10%学生成功考研,比例高于西华大学本部学生,2013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张钰文茜同学保研西南交大攻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即将毕业。
二、大师引领,立技能报国之志,点技能成才之光
依托四川智能制造大师联盟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大师现场传授绝技绝活、优秀校友进课堂,打造“重装之魂”名师讲堂。在新生刚入校时,邀请高凤林、罗东远、胡应华等大国工匠给学生作专业报告、现场传授绝技绝活,激励学生扎根西部、服务重装、立志成才;邀请胡明华、何波、刘尚明、徐姿静等在技能岗位做出特殊贡献的优秀校友进课堂,打造“重装之魂”名师讲堂,传承匠心、匠行、匠韵,巩固学生技能成才的梦想。
图1 大国工匠进校园 图2 大师现场传授绝技绝活
图3 优秀校友进课堂 图4 “重装之魂”名师讲堂
三、依托产学研育人平台,开展校内生产性实训,提升学生职业基本技能
学校联合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中科院成都分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空天技术研究所、中国二重等共建了“高温合金切削工艺、航空材料检测与模锻工艺、装备制造业机器人应用、冲压发动机先进制造技术”4个四川省工程实验室,德阳中科先进制造创新育成中心、德阳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德阳机床再制造技术创新中心、中铁工服地下工程装备应用创新中心、四川省农机创新中心等5个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产学研育人平台,实施教师进平台、学生进项目、教学进现场,将产品试验试制、工艺研发、检验检测等项目转化为教学案例,实施对接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的生产性实训,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基本技能。
四、发挥大师工作室育人功能,实施“大国工匠”培养计划,培育学生绝技绝活
聚焦先进制造关键领域及国家紧缺领域,发挥高凤林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武友德四川省名师工作室、四川工匠胡明华技能大师工作室等育人功能,突出“高精尖”导向,实施“大国工匠”培养计划,依托复杂型面多轴数控加工、异种材料超薄板焊接等攻关项目和技能大赛,遴选校企双师项目教练团队,成建制跨专业组建大国工匠培育班,制定大国工匠培育标准,按照“一项目一策”“一生一策”原则,构建“大国工匠”培育新路径。近两年,共选拔“大国工匠”培养计划项目团队26个,培养包括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专业学生766人。17级机械电子工程1班辜英政、旷嘉玲、童瑞年和18级机械电子工程1班吴浩、向煊平参加了大国工匠培育班,在第九届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老有所倚——自动升降式如厕助力装置”作品获全国一等奖,经大赛组委会推荐获2020年“好设计.创意奖”(全国仅5项,学校有2项)。
图5 “大国工匠”培养计划指导意见(试行)
五、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开展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打造现场工程师
学校机电工程系与东方电气风电有限公司合作,在2018级机械电子工程本科班选拔12名同学开展定向培养,共同制定东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开发《电力电子变流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经典控制方法分析与实践A》课程,联合开展教学。在本科班毕业设计环节,以企业的真实产品生产为载体,确定毕业设计题目,实施“双指导教师制”,由东方电气集团派技术专家和学校教师组成指导团队进行毕业设计指导;毕业设计答辩小组由西华大学、东方电气集团和学校教师共同组成;通过答辩评估检查学生培养情况,总结培养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及时调整下一届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将本科班现场工程师培养经验推广到高职专科专业,2018年学校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酒店管理4个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以下简称九院六所)、西门子工业软件(上海)有限公司、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联合开展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其中与九院六所的学徒制培养项目开展一年后因国防军工项目高保密性中断。近三年,校企联合培养中国特色学徒制学生796人。
图6 学校与“北京汽车BSEP”、中物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现代学徒制项目签约仪式
六、校企深度合作,实施“教师+企业工程师”专项能力提升计划,打造“工匠之师”
依托校企共建的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四川省装备制造业产教联盟,制定《现代学徒制“双导师”培育制度》和《现代学徒制“双导师”挂职制度》,实施“专任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和“企业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两个计划,建立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和企业技术骨干到校从教常态机制。专业课教师五年企业实践不低于6个月;不低于20%的专业课必须由行业企业的顶尖人才、技术专家和大国工匠承担;实施主干专业课校企双“师”授课,新增校企双“师”一周两次教研活动,开展教育教学专项培训,建立校企双“师”一对一、一对多等结对形式,培养一批工程实践能力强、教育教学水平高的“工匠之师”。近三年,为企业教师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能力提升培训16次,学校教师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四川技术能手”“四川工匠”称号10人。
图7 学校教师到中国二重轮岗锻炼 图8 企业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专项培训